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

以赛亚书第廿三章 

二十三1~18
对推罗发出的神谕
二十三1 主前第八世纪的推罗 主前第八世纪是腓尼基的政经扩展时代。他们在地中海西部建立了殖民帝国,以迦太基为首府(由腓尼基公主蒂朵 [Dido] 约于主前八一四年建立)。推罗与西顿这两座腓尼基的海岛城市,在这段时期究竟有多少自由治理权,端赖亚述对他们的影响多寡。阿达德尼拿里三世(主前810~783年)收取他们的贡品,不过直到提革拉毘列色三世(主前744~727年),亚述的压力才愈见沉重。提革拉毘列色三世运用灵活手腕,利用推罗对壮大帝国的惧怕,与这些城邦在塞浦路斯结盟。他也迫使推罗每年付出大笔金钱(证据见于亚述贡品清单),免于军事侵略。推罗的财富颇具传奇意味(见:结二十八4~5;亚九3),而推罗王卢利为了保障自己的财富,强迫塞浦路斯的众城邦臣服于他,这使得撒缦以色五世(主前726~722年)与其继承人撒珥根二世 (主前721~705年)围攻推罗有五年之久。卢利王在对峙终结之际曾企图与亚述和谈,因为亚述已经占领了推罗的本土。不过卢利在西拿基立登基以后又叛变,亚述强迫卢利王流亡到塞浦路斯,并且立伊特伯(Ittobaal)治理西顿王国。
二十三1 主前第七世纪的推罗 推罗与西顿在整个主前第七世纪对亚述的效忠一直摇摆不定。为了对应腓尼基与埃及第二十五王朝衣索匹亚的提尔哈卡联盟,亚述军队不住攻击推罗与西顿沿海地区,破坏村镇,逼使这两座港都向亚述臣服。主前六七七年,艾萨克哈顿终于彻底毁灭西顿,拿着首领的头颅在尼尼微游行。亚述也严禁推罗王国的巴力一世推展外交,阻止他援助挨及。亚述巴尼帕(主前667~627年)也记录了如何对付叙利亚─巴勒斯坦的反亚述势力。他于主前六六三年打垮埃及,摧毁了首都底比斯,立了埃及本地人森美忒库一世作为下埃及的首领,之后又率领大军直挥海岸,惩罚巴力一世与腓尼基人。他完全剥夺了推罗的自主权,将整个腓尼基变成亚述的一个省分,完全掌控了腓尼基的财富与独立的来源──商船贸易。不过,亚述巴尼帕死后,推罗又重新夺回地中海贸易的优势。
二十三1 他施的船只 商船若想要获利,并且能够在地中海或红海的水面上乘风破浪,需要高明的技术建造这种吨位的船。因为「他施的船只」常常与贸易相提并论(见:王上二十二48;代下九21),因此,他们的船只一定是某种特定的船,有可能是在他施造的,但也有可能是因着他们有能力航行远至地中海的西方的他施而命名。亚述浮雕与撒缦以色三世在巴拉瓦特的铜门门面,都刻画了这些船只有军事用处,也从很多藩属国载贡品。尼尼微宫殿里有片浮雕刻画着西顿王卢利逃到塞浦路斯。他的船队中有些船上载着圆滚滚的商人,船身有一列屏障,两侧各有两层摇桨的人,在船帆静止的时候推动船只继续航行。有两排划桨的船有个特别名称,叫双桨艇(biremes)。
二十三2 西顿的商家 西顿的商人一向富有嚣张,可是在此处却静默无言,应该是因为亚述帝国在主前第八世纪中叶扩张一统大业,剥夺了他们的利润;或是指西拿基立(主前701年之后)对该区施压,最后艾萨克哈顿在主前六七七年毁灭西顿城。从亚述掌管的各地召募来的军人,在西顿的遗址上重新建造了一座亚述城市,称为卡尔艾萨克哈顿。
二十三3 西曷的粮食 腓尼基商人乘载地中海沿岸各地的货物。西曷的粮食有可能就是埃及文的 p{ sh[hr,在西曷文里译为「贺如司的水池」,代表埃及的丰硕收成,运至尼罗河上游,并且由阿里什干河(王上八65的「埃及小河」)或是尼罗河的支流普鲁西亚(Pelusiac)运到海岸地区。河流有一部分也可能与连接巴勒斯坦与埃及的「贺如司之道」平行。
二十三3 推罗的经济角色 推罗这个海岛城市及其港口离陆地六百码,什么都有保障,就是无法抵制长期的围困。周围的水也够深,所以容许高承载量的船驶进卸货。推罗一心致力于商业活动,由其姐妹城市乌舒提供食物与其他必用品。推罗的船队也建立了据点,有些在塞浦路斯,有些在北非的迦太基,吸取地中海沿岸的资源,特别是金属类,在地中海东西两岸之间奔走。从这一区的腓尼基金属与陶瓷考古证据可以看出贸易关系的时间与程度。他们的主要输出品有衫木、布料、染料、玻璃器具。所罗门与希兰一世的贸易伙伴关系(主前969~936年)将腓尼基与以色列的利益向南延至索马利亚,但是双边向外探路可能只有这一次。亚述的一统政权控制了黎凡特海岸,迫使推罗、西顿与美索不达米亚政权合作。他们若企图反叛或是拒不进贡,就会招致侵袭或是经济活动受到裁减。不过,亚述也需要推罗的海洋知识与管道,所以双方虽偶有对峙,可说是来往没有中断。
二十三4 海中的保障 推罗于主前二七五○年建立在利巴嫩南方,离海岸六百码以外的沙岩礁上。希兰一世在主前第十世纪填海,使其与附近的沙岩礁连在一起,扩大了领土。那些水手从外围看,这一定像是一座浮在水上的城市。马其顿的亚历山大于主前三三二年从陆地建造了一条通道。在此之前,从来没有军队成功取下推罗。不过推罗也无法完全自给自足。姐妹城市乌舒被亚述占领,推罗的弱点即暴露无遗,结果在艾萨克哈顿执政年间与亚述签下属国条约,对亚述屈就的态度可以从推罗王宣读外交谕令时,亚述官员要在场一见端倪。
二十三5 推罗的风声 此处的精确事件与日期不十分清楚,可能是指一连串令埃及心寒的事件,因为一个重要的政治盟国被灭,而且贸易活动也中止了。此处所指的事件有几个可能:主前七○一年西拿基立攻击腓尼基;六七七年艾萨克哈顿摧毁西顿。有些注释学者主张这是相当后期的事件,像西顿被波斯王亚达薛西三世(主前343年)征服,甚至是主前三三二年亚历山大攻陷推罗。只是如此后期事件,就要找在以赛亚时代之后许多年的先知异象,或是将这段经文完全从以赛亚的时代脉络抽离出来,当作后来的编辑手笔。
_
主前三世纪亚历山大的大理石像

二十三6 他施 经内与经外的数据都不清楚,我们只能说他施座落于以色列的西部,如此可以推论他施就是北非的迦太基,以及西班牙南方的一些地点,像是他特苏斯。有人甚至主张是亚喀巴湾的以旬迦别。艾萨克哈顿于主前六七七年击败埃及之后,在他的年表声称掌控了塞浦路斯、希腊、他施;换句话说,是整个腓尼基商业王国。
二十三10 推罗的港口(「港口」和合本译作「腰带拘紧」) 推罗的原址是建立在离海岸约六百码的两座巨大的珊瑚礁上。因为岛上居住空间有限,所以楼房紧密地连在一起(根据亚述浮雕的刻画)。岛屿的两边各有一港口,以便容纳来去不停的大量船只。天然港口位于北端,有海堤与港外锚地保护,并有一连串小岛作屏障。岛屿南端建造了一座人工港口。亚历山大建立通道,将推罗与内陆连接起来以后,南区就渐渐改变,而沉积土也造出一个更大的半岛地形。由于古推罗原址上面至今依然有现代城市座落其上,所以考古工作非常困难。
二十三11 腓尼基 该字希伯来原文,一如和合本翻译,是「迦南」。译为「腓尼基」是要帮助读者将注意力集中于推罗的毁灭。不过推罗的毁灭(1)是因为腓尼基吸纳了雅巍痛责的迦南文化;(2)此处以雅巍伸手至海洋,说明腓尼基商人的好资源也救不了他们。这种措词近似于乌加列史诗中巴力与雅姆争战,海神被击败。
二十三12 塞浦路斯(和合本:「基提」) 塞浦路斯座落于叙利亚海岸七十六哩之外,是腓尼基国王的避难处(推罗的卢利王因着撒珥根二世的亚述大军压境,逃到塞浦路斯)。
  这里的神谕否定该地是个庇护所。如果腓尼基失去对推罗与西顿的掌控权,他们的船队就成了孤军,货物也无法运到亚述。
二十三13 亚述惩罚巴比伦 西拿基立于主前六八九年攻陷巴比伦,以及放逐默罗达巴拉但的历史背景,请参十三章1、19节注释。此处提及美索不达米亚这座大城的毁灭,是要引以为鉴,说明推罗在亚述手下的最后下场。
二十三13 戍楼 尼尼微皇宫里的浮雕,以及几位皇帝的年表提到几种不同的围城工具,最常见的就是戍楼,推到尽量与城墙贴近,弓箭手从高处可以瞄准敌军,而且可以把攻城的梯子搭到防卫墙。工程人员或是工兵在楼底,不会受到乱石、热油、箭头的攻击,可以展开损坏城墙或是攻城的工作(见二十九3;结二十一22)。
二十三15 推罗的七十年 在先知著作有几处以七十年作为被掳或惩罚的用词(耶二十五12;但九2;亚一12)。这个数字也有完成的含义,表示推罗与腓尼基在神的手中,他们不会再兴盛,直等到神的惩罚完成。其实整个主前第七世纪,由于相继登基的亚述皇帝个个强悍,控制两个城市与其商业活动,所以推罗可说是默默无闻。主前六一二年尼尼微灭亡,推罗曾经有过短期中兴,但后来被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围攻长达十三年,大大限制了与内陆的联系。波斯也控制了腓尼基港口,而亚达薛西三世在主前三四五年,因为西顿与埃及联合企图叛变,焚毁了西顿。推罗则受到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围攻七个月,于主前三三二年沦陷,也完全失去了独立自主权。
二十三15~16 妓女之歌 推罗受雅巍审判后的光景,比作一个年华老去的妓女,如今只能到街上唱歌,宣传自己的行业,想要吸引那些不愿再上门的客户。曲调与押韵的歌词可能是地中海港都的粗俗文化,为了招徕那些休假的船员。

──《圣经背景注释》

赞助商链接

返回基督教圣经